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新闻动态 心理文库 心理百科 心理测评

网站首页 > 目 > 文章内容
 
新生心理健康系列科普:人际篇
2022/11/12

至少对当年的我来说,大学意味着摆脱繁重的学业、可以谈恋爱、每月有固定的生活费,当然也包括进一步的人际自由。但在离家千里之外的陌生地界,我好像才突然意识到没有人教过我如何去社交,觉得自己好像进入了一场社交大考中,挣扎于想要交好别人和不知道怎么做之间,一度让我对和别人互动很敏感。从心理层面来看,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我,在人际层面上基本是失措的。如果有同学也有类似的困扰,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被“异化”的关系和他人

《人性的弱点》中有一句话,“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这句话很能代表当代社会对人际关系的态度,本书的风靡也证明了这一点。类似的日常表达还有很多,比如:人际财富、人脉、人际资源。这些统统是将他人和关系视为一种工具性存在的表达,是功利视角的。如果我们默认这种观点作为人际交往的最重要前提的话,至少有四个负面的后果。

首先,在被功利化的关系中,我们是以自己为中心对他人抱有期待和要求的,但是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本质上是没法被要求的。其次,这样的人际观假定了对方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和损失,而无论背后的动机是趋利还是避害,都会导致人与人的不友善。再次,因为是功利性的理解,所以我们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最终只能指向自身,因为你没法去追究一个不被当作主体的人。最后,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法通过他人之镜看到自己,我们对自己是盲目的,不能在关系中实现主体间的互动。康德曾一言以蔽之:人是目的不是手段。那除了功利主义的视角之外,还可以怎样理解关系呢?

人作为关系性的存在

从个体心理的视角来说,“我”在关系中诞生并得以确认,这里的我指的是自我意识。下面这幅图中的小猫在跟镜子中的自己玩耍,它把自己的镜像当作另一个同伴了。小孩子也是如此,人刚出生是没有自我的,或者说他的自我是混沌一片,他不能廓清自我的边界,没办法将自己的四肢、身体等部位串联在一起。所以经常把手脚往自个嘴里塞,这就是拉康说的前镜像阶段。进入镜像阶段后,初见镜中的自己,他无法区隔他人(镜我)和自己,会藉由他人来理解自己,比如看到别的孩子摔倒,他反倒哭了。接下来,他会意识到镜像不是实体,不感兴趣从而显得冷漠。最后一个阶段,他知道了自己和这个世界是分离的,开始把自己的身体各个部位联系成一个整体,这个时期会看到他又开始重新关注镜中的自己。最终,个体通过分离获得了整体。在拉康的理论中,可以得出“我”诞生于关系之中。

从经典精神分析的角度,当把“镜我”具体化为养育者(母亲),这一结论会更加清晰。幼儿一开始和母亲不分彼此,他把母亲的乳房或者说喂养行为视为自我的延伸,接下来他开始和以母亲为主要对象的外部世界互动,比如咬疼了母亲,母亲会生气,惩罚他,在这个过程中,他实现了和母亲的分离,也就是和外部世界的分离,有了自我意识。人的关系性存在的本质显而易见。

网上流行一句话——“大部分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没错,但要在人作为一种本质的关系性存在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我们说一个人巨婴,是说他太过自我,但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可能恰恰是没有自我,所以没法处理和他人的关系,因为他缺乏将他人视为和自己一样的主体性存在的能力,而人又是关系性的存在。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简单澄清了人的关系性本质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人际关系、人际冲突呢?对于大一的同学来说,有必要先谈谈宿舍人际关系。

宿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它既是公域又是私域,宿舍人际矛盾大都来自于这二者的冲突,或者说每个人对公域和私域不同理解的冲突。宿舍的公域属性来自它是一个集体生活空间,当然也就要求某种公共空间的共识,这个共识可以来自于我们对其它公共空间的想象迁移,也可以来自当下构成这个公共空间的个体之间的协商。但起居之所又是最典型的私人空间。所以避免宿舍人际冲突,就要在公域的背景下尊重每个人的私域,反之,在行使自己私域内的权利的时候不要破坏公域的契约。包括宿舍人际交往在内,所有的人际交往都需要遵循一些普遍的原则,这些原则能帮助我们获得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并避免无谓的人际冲突。

首先就是平等原则。功利主义本质的人际观经常包装成道德修辞,道德地位的不平等会催生出委屈和说不出口的愤懑,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把“为你好”挂在嘴边的家长。因为伪装而不容易被觉察,所以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对他人的道德要求是否理所应当。

      其次是互利合作原则。为了戳穿上文说的道德修辞,反而需要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事实上,大部分人际交往的初始阶段都是功利性的,但这里的功利指的是基于现代社会商业逻辑下的契约关系,这是互利合作的基础,它背后是对他人能力和以此获得报酬的权利的尊重。

最后是真诚原则。该原则的践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人际冲突。所谓真诚就是真诚面对自己的感受,而人际矛盾不断激化的原因往往是以语言为“刀”互相攻伐。比如面对他人不公的指责,我们应该先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才是后面行动和解释的基础,而不是快速还击,最后互相伤害,不可收拾。

总之,所有的人际交往都以稳定的自我为前提,勿让关系吞没自我,而功利主义的人际观,因为患得患失和无法得到证明的揣测,最后总会让关系困束自我。不过话说回来,正因为人是关系性的存在,关系当然会有或好或坏的感受。人际冲突不全是坏事,它是主体性互动的一部分,是人的关系性存在的表现和证明。对于大家来说,人际冲突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保持开放的态度,才能在关系中不断发现自我,互相成就。


      作者:石莹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


Copyright ©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进入管理]
联系电话:0917-3566251; | Email:bwl_xljk@163.com| 地址:新校区15#公寓楼一楼西侧1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