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新闻动态 心理文库 心理百科 心理测评

网站首页 > 目 > 文章内容
 
疫情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自己的焦虑情绪?
2022/1/5

        临近年关,疫情的阴霾笼罩着三秦大地。截至12月31日上午9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152例。

        随着官方发布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一道道指令和举措被下达——隔离、消杀、封控,不由得让人生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许多同学,面对期末考试的压力以及能否回家过年的不确定,焦虑情绪迅速滋生,很多大一的同学更是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产生的焦虑情绪也更加强烈。

        武汉疫情留下的“集体性创伤记忆”被重新从脑海深处翻捡出来,那种熟悉的焦虑似乎又卷土重来。面对疫情,我们该如何应对自己的焦虑情绪?

  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

       01|“疑病”心理

 随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疫情防控的氛围越来越紧张,很多人会过分担心自己被感染或患病,体温稍微升高、偶尔咳嗽几声、身体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被感染了,这种“疑病”心理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因“疑病”产生的焦虑又会使我们心神不宁、身体不适,加剧自己的焦虑感,如此反复,便会形成恶性循环。

 02|未完成感和无力感

 疫情之下,原本的生活计划被打乱,原本要付诸行动的和在预期中要实现的都受到了阻碍。隐藏在这种对当下和未来的不确定当中的是我们的生活被规范、简化和统一的确定性,它们都带来一种未完成感和无力感,这是产生焦虑和烦躁情绪的重要原因。

      03|信息茧房效应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对身处疫情的我们而言,现实意义上的孤岛和互联网的信息茧房效应,也造成了自己的身体性不在场和信息触手可及的极大分裂。“足不出户,知天下事”好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负担。

      04|人际交往问题

 长期居家隔离或宿舍隔离等封闭式管理模式会一定程度导致人际交往缺失,以及亲朋好友可能因为疫情滞留在外地无法及时回家,都会引起我们的焦虑情绪。除了分离带来的焦虑,与亲密度较低、原本就存在人际冲突的个体不得不待在一起的“被动相守”也会造成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也是隔离期间,家庭或宿舍矛盾冲突会加剧的重要原因。

如何缓解个人的焦虑情绪

     01|采取行动,并赋予价值

 上文说过,无力感和未完成感是引起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但作为抗疫共同体的一份子,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本来就是有价值的。践行防疫要求,遵守防疫规定、甄选和传播有效信息、力所能及地提供人力物力的帮助、对同样陷入无力和焦虑的身边人提供帮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表现。控制自己能控制的,做自己能做的,并意识到和确认其中的价值,在价值感当中获得控制感,是我们应对焦虑的重要法宝。

     02|甄选信息,突破信息茧房

 网络上的信息铺天盖地,人人都掌握着这个巨大信息库的钥匙,但掌握检索甄选信息的方法,才能发挥互联网信息共享的作用。在对病毒和疫情有科学认识的之外,我们还要尽量选择具有公信力的媒体所发布的信息,如新闻联播,官方网站等,不信谣,不传谣,不轻信未经核准的消息。其次,要学会放下,有意识的关注其他和疫情无关的信息。可以试着设定“信息闹钟”限制自己看手机的时间,从而一定程度上突破信息茧房。

     03|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

 在面对这样群体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适度的焦虑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它可以帮助更好地应对危险、做好防护、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识别焦虑、接纳焦虑,调动自身的资源去应对焦虑。有的时候,反焦虑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焦虑。此外,我们要能够体察、识别并修正自己自动化的负性思维方式,阻断“负性思维——负面情绪——负性思维”的循环怪圈,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战胜负性思维的萌生。同时,多看看在面对疫情防控中警察、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群体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积极品质,增强自己的正向感受,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及掌握力,用积极的信念和力量战胜负面情绪。

    04|合理安排生活,努力提升自己

 隔离和封闭的生活也可以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机会,我们借此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自身修养。当丰富的文娱活动无法进行,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安下心来做一些平时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看看喜欢的书,写写未完成的论文,做做手工、跟着运动APP做有氧运动健康打卡、用文字记录心情、整理房间等等一切让你能够沉浸其中感到快乐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可以体会到更多的正念时刻,焦虑会大大降低,幸福感会显著提升。

   05|必要时积极寻求心理援助

 如果你尝试了以上的方法,发现还是很难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可以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新校区地址:大学生15号公寓楼一楼西侧,

咨询电话:0917-3566251

老校区地址:大学生6号公寓楼一楼西侧,

咨询电话:0917-3368119

网络咨询:QQ|3341529113

 邮箱|bwl_xljk@163.com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疑病心理

2.替代性创伤:简称VT,这一概念是由Saakvitne和Pearlman在1996年提出的

3.吉林市公众科学网|学会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马方圆


作者:董丁琪,2021级美术学专业,宝鸡文理学院心理中心学生助理

指导教师:石莹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




Copyright © 2012-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进入管理]
联系电话:0917-3566251; | Email:bwl_xljk@163.com| 地址:新校区15#公寓楼一楼西侧1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