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孩子时总有些软弱
来访者C某天跟我说,他发现自己面对女儿和儿子时有些软弱。
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产生自己比较软弱的感觉,他说:
比如儿子很淘气,总是在大家都应该休息的时候乱蹦乱跳,平时对人不太有礼貌,家长面前也不太听话的时候;
比如女儿放学回家就躲到房间里玩手机,谁都不爱搭理,吃饭的时候还得三请四迎的时候……
诸如此类的细节,都让他心里很生气,但又没办法把这个气发出来。
他被自己不敢发作的状态困扰住了,我也了解他其实是个有脾气的男人。
我:是什么在妨碍你的表达?
他: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最后都是自己生闷气。
我:感觉你好像在怕什么?
他:您说得对,就是有点怕,有点顾忌的感觉。
说完这句话,他停顿了一下,陷入思考中。
他已经做了很长时间咨询,非常有领悟力,突然说:我想起我小时候,爸爸妈妈一说我这不好,那不好,我就觉得自己要崩溃了,会更加躲着他们,远离他们。到现在我见到他们都有陌生感。
我说:你是在担心,如果你指责孩子,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被破坏,甚至,不存在了,就像你和父母的关系一样?
他一愣:嗯,我经常这样担心。
2.越小心翼翼越疏远
不光是和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和妻子、兄弟、朋友的关系也同样如此。多年来他都在小心翼翼的维系,但越是小心翼翼,他和别人的关系就越远、越疏离。
C还没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常年在外工作,一年到头逢年过节才回来几次。生性懒散的母亲又几乎不管他,从小他就习惯在家以外的地方漂着。东家一口饭,西家一口粥,困了住谁家都行,就是不爱回自己家。
直到现在,他见到父母都有很陌生的感觉,感觉跟他俩谁也不亲。
当C长大后结婚生子,进入亲密关系,他发现自己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他心里爱孩子爱妻子,非常珍惜家庭生活,但骨子里又有很多恐惧,恐惧自己稍有不慎,就会把这些亲密关系给毁掉。他不敢说孩子、不敢教育孩子的背后,是他太害怕了,害怕自己拿捏不好分寸,毁掉了和孩子的关系。
在他的感觉里,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一旦被破坏,就没有办法修复了,就像他和父母的关系一样。
这种感觉之所以如此强烈,强烈到影响他在关系中的表达。是因为他坚信并忠实于过往的生活经验,他习惯用过去的关系模式来揣度和判断现在的关系。
仔细想想,在很多人的关系模式里,其实都有类似的情境。比如亲朋之间、夫妻之间、同事之间,总有害怕冲突或矛盾的人。
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双方去面对或理论一下的时候,总有一方即刻会跳出来反对:好了好了,这事就别提了,就到此为止吧。
说这话的人在生活中常被人称作老好人,但没人知道,总是急于息事宁人的背后,一个老好人内心的恐惧有多深。
3.回避真的能过去吗?
回避真的能过去吗?当然,不能。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灵魂的黑夜》中写道: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因为,看似不会表达愤怒的人,其实也在用他的独特方式来回击你,而最常见的就是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又叫隐形攻击,较常见的表现是:
语言上跟你表达亲密,行动上却一直逃避
不该迟到的,总是在迟到
明明很简单的事情,偏偏被他搞砸了
很容易兑现的承诺,就是不能守信用
……
很多时候,当我们不能直接表达的时候,往往会无意识地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身体姿势等,暗搓搓地去攻击别人,外表还显得和颜悦色、若无其事。
有些同事,他(她)们看上去关系很好,但那个关系其实一直浮在表面,是没有办法往深里走的;
有些夫妻,表现得好象很恩爱的样子,倘若冷不丁听到几句一方对另一方的评价,会让人感觉有恶狠狠攻击的味道;
有些朋友,看上去你侬我侬亲热得不得了,但谈笑间总有一些攀比和较劲、贬损和敌意像小刀子一样飞来飞去,让人说不出口的不自在。
4.什么才是稳定又安全的关系
关系里若有很多忌讳,有很多无法真实表达的东西,那样的关系实在算不上好。
很多渴望关系的人,因为这些忌讳和不能表达,而选择回避一些关系。
也许我们都曾经历过,身边总有某个朋友莫名其妙地疏远,或者我们自己有意无意选择过远离。
你永远无法和不会表达愤怒、不会表达真实情绪的人,心靠得太近。
当一个人可以对你表达愤怒,可以跟你生气,可以跟你吵架,可以跟你翻脸。但同时,又可以跟你和好的时候,这时候你们的关系才是比较亲密的。
你会觉得,面前的这个人好真实啊,这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是你可以把握、可以触碰的,因而,也是可以亲近的。
就像父母常常展现给孩子的真实场景一样,如果孩子发现,之前还在互相指责、争吵不休的爸爸妈妈,吵完之后还可以互致歉意、重归于好的话,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害怕争执和冲突了。
真正的亲密关系,决不是避开矛盾和冲突,而是在面对矛盾和冲突之后,彼此的关系依然可以存活下来,不会被轻易摧毁掉。
这,才是真正稳定又安全的关系。
转载自公众号:张德芬空间